核磁共振检查(MRI)对老年痴呆有何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检查对老年痴呆并无特异性诊断意义,只是对引起老年痴呆的肺部病变起参考诊断作用。MRI检查在老年历呆诊断上一般可见到3种类型。
1、脑室扩大型。这型是由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2、脑沟、脑池扩大型。此类型可见到大脑皮质萎缩、脑沟、脑池扩大。多见于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3、脑实质障碍型。表现为脑实质改变,如可出现腔隙性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分水岭梗塞。此类型多见于血管性痴呆,也可见于老年性痴呆。
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健康老年人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室及脑沟测量参数。所以单纯从核磁共振检查上很难鉴别是否属于正常。
一般认为,有临床症状,再加上MRI出现脑室扩大,脑沟回增宽,皮质萎缩多为老年性痴呆改变;有临床症状,参考病史,MRI上出现脑实质性改变多为血管性痴呆。另外,可以通过下纵向或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不同予以区别两种痴呆。
核磁共振成象技术(NMR)是诊断老年性痴呆方面的重要进展。通过三维断层、四维断层NMR技术,并用化学转移光谱仪,可提高MRI和CT未能测及定性的化学信息,如磷镁共振光谱仪已使用于小动物脑组织和人类肢体的容积分析,将进一步使用于人体脑组织中,而且能从皮质部分测出磷酸肌酐和ATP水平。
如果以上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记住老宝博客的网址:www.521698.com或Ctrl+D收藏本博客或订阅我们的邮件,我们更新博客内容后,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